青山农
黄葆钺(1880~1968)
黄葆钺,字蔼农,小名破钵,别号青山农,青山下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出生。葆钺小时体弱多病,8岁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依赖母亲抚养成人,青年时就读于全闽师范学堂,后入上海法政学堂,毕业后,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遂无心仕途,而对书法、碑刻、绘画等艺术感兴趣。他云游名山大川,对碑碣法帖、鼎彝玺印、汉砖石刻及名家真迹悉心揣摩,自学书画篆刻,潜心研习,技艺精进。
民国成立后,葆钺回到福州,历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福建甲种商业学校教员、监学等职。民国9年(1920),葆钺到上海定居,受聘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负责审定、样对,出版宋拓淳化阁帖、天籁阁旧存宋人画册等书,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达20多年。在此期间参与“神州国光社”工作,搜集出版了大量历代及当代书画作品。他善辨真伪,精于鉴定,其出版的书画艺术价值甚高。他还兼任中华新报副刊“文苑”主编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主任及上海大学书画系教授等职,业余从事教学工作。
葆钺在书法、篆刻方面造诣很深。与章太炎、吴昌硕等名家交往甚厚。他的书法上宗秦汉,深得戚伯著碑精髓,篆隶除博临汉魏诸碑外,以伊秉绶笔意,沉健秀逸,自成一家,与王福厂、马公愚齐名,称“海上三老”。他审定书画与姚虞琴、吴湖帆、张大壮并称,号“沪滨四慧眼”。篆刻初法皖、浙,继宗牧甫,上追秦汉封泥及三代吉金,参考汉瓦晋砖,自成一格。作画所绘多古佛、山水、花卉,用以娱亲、怀旧,为有识者珍藏。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葆钺辞去商务印书馆职务,以鬻艺自给,名所居为“暖日庐”,又名“蔗香馆”。他性情耿直,恬静无求,事母至孝,对后学循循善诱,平易近人。一生以艺术为重,清贫自守,尝刻“葱汤麦饭家风”一印自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首批馆员,曾任上海文联第三届委员,于1968年7月病逝。
葆钺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青山农篆书百家姓》、《青山农分书千字文》、《青山农书画集》、《暖日庐摹印集》、《青山农一知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