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镛
王镛,一九四八年生於北京。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教授研究生,.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委会会员。
钤印:王镛、鼎室大吉、凸斋、WY。
题识:乱山古木荒寒景,欲写秋声满画图。时在乙酉新正,洗风亭长作。
夫作画,贵乎气韵,山水亦然。气韵者,非指云烟雾霭之属也,实天地间之真气。世间物,无气则不生,山之气,自石内发生。水之气,由波中荡起,而苍茫润泽,腾腾欲动。故气韵者,画之魂也。凸斋又记。
王镛:以书印入画,强调画面点线的书写性,追求篆刻所独有的凝重与变化,可以说是王镛卓越于其它山水画家重要的一点。在王镛的画中,我们可以感到一种苍厚、质朴的金石气息,线条的凝练、古拙,大大地丰富了语言的可读性。画家以这种率意的“书写”形式一任情感的宣泄,山已非山,树已非树,云已非云,完全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画家是想通过对心中自然的描绘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美学的无穷魅力。
就王镛的山水画而言,他的写意精神首先表现在对传统山水笔墨程序的重组与改造上。这个改造是指建立在他已形成的书法骨力与用笔之上的改造,重组则是按照强化意境与纯化表现语言的现代意义上来重组。为此他不再满足于以单纯笔墨来再现某种丘壑山水的状物功能,而力求发现并强调笔墨中求发展的创作方向。
—朱培尔
书法中,王镛追求“一笔书”,绘画中,他追求“一笔画”,一而贯之,颇有气势,这些由一笔而至连续不断之笔,一气呵成,断而有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时有行云流水之妙。
王镛善于运的线条,也来自构图,即经营位置。他下笔富于激情,在骚动中有沉着、雄浑,也有凝炼、酣畅。布局结构的取舍、虚实、主次、疏密、穿插、掩映和呼应,很注意变化统一的规律。王镛善于用重狡的笔触和重狡的线,以强调画面整体的律动感,使其主调鲜明,有明豁的视觉效果。
—邵大箴
近几年,王镛在山水画创作上又几经探索,几经蜕变,终于形成自己率真朴野的风格,在当代画坛上自揭一帜,别开生面。
他的山水画在形式风格上给人突出的感受是狂放不羁,野战无律,颐指气使,八面生风,确有“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的视觉快感,但又绝不是胡涂乱抹,全无法度,而是笔笔生发,处处归一,于粗服乱头中见风骨、大朴不雕中见纯真。
—杜哲森
在李先生指导下,他炼就了直接面向自然进行开采美与冶炼美的本领,摆脱了古人笔墨程序的桎梏,对于整体感与黑白灰的构置多有会心,领悟了入于前人之中又立于前人之外的妙理。
近几年,王镛又进一步以书入画,用其所长,在保持固有师门法度之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笔法在绘形造境中的主导作用,精研“一画之理”,讲求笔势运动,省墨而略色,务求“空景”与“实景”的联结,“神境”与“真境”的契合,尤致力于笔致的纯净统一与有助于“达其性情”,其画风又炎之一变。这一变,我以为标志着作为金石书画家的王镛在山水画上的飞跃与成熟。飞跃与成熟的主要标志,便是朴野天真的造境与朴野天真的笔墨情性的统一。
—薛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