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曾国藩
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出生在一个偏僻山村的地主家庭里。 曾国潘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另有1姐3妹,家中对他们兄弟严加管教、希望他们能光宗耀祖 。 国藩的祖父自幼教育他们“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曾国藩从小发愤图强,6岁入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1846年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曾国藩少年得志,官运亨通,10年之中连升10级,官至二品 。 他能获得这么快的攉升,关键在于他刻苦修身。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从不放弃自己的品德修养,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不放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他的一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写照 。 曾国藩立志求学,要求极严,抱负很高。他曾对4位弟弟说。“不能一不趁30以前立志猛进也”,读书讲究“志、识、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窥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 曾国藩极重择师交友,立志向圣贤看齐。他在诗中写道:“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曾国潘在其志向的激励之下,终生勤俭谨慎,学修不断。因此,当清国镇压太平军起义屡遭败北时,他创立的湘军却能扭转败局,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 清政府称他是“学本有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赞扬他是“中兴第一名臣”。在极重“立德、立功、立言”的湖湘学派中,曾国潘既是一名推波助澜者,又是一位成功的佼佼者 。 因而青年毛泽东在1917年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 这里,毛泽东服气曾国潘就是服他是位“大本大源”,倡学促教、陶铸人心的学者和政治家,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在其任黄埔军校校长时,就把《曾胡兵书》列为必修课目 。 他还经常向儿子蒋经国讲述他学习留国藩的心得体会,一再叮嘱蒋经国要终生学习研究《曾国潘家书》 。 曾国潘击败太平军,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他一生的转折点是处理“天津教案”。他卑颜屈膝,为洋人卖力,最后在国人的讥骂声中感觉到“天津教案”是“外惭清议 。 内疚神明,为一生之撼事”。近代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他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 曾国藩早年致力学问,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到书法、理学以及各种典章制度。他渴望多做学问,与当朝大学问家梅曾亮、何绍基等名士媲美,但他最终没有成为一位著述丰富的大学者 。 主要原因是他还来不及著书立说,就已升至二品高官,从此忙于官场之争,再后来投身于戎马征战之中,使他不可能固守书苑,一心研究学问 。 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潘家书》” 。 今人要研究学习的也只能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它记述了曾国潘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从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后人研究曾国藩思想的宝贵资料 。
拍卖记录
名称 估价 成交价 拍卖日期 拍卖行 查看详情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1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