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保权
霍保权艺术简介:
霍保权,祖籍山东临沂,1969年出生与黑龙江省兰西县,1987年入伍,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陆军学院,曾经担任通讯员、文书、班长、教官等职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市工笔画协会会长、吉林市画院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吉林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河画院特聘画家。
霍保权社会活动年表:
1999年,作品《深秋的眷恋》获中国文联建国50周年优秀奖。
2003年,作品《清韵》入选中国美协“海潮杯”中国画展。
2004年,作品《荷》入选中国美协“菜乡情”全国中青年画家提名展。
2004年,作品《老塘新绿》入选中国美协“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画展。
2004年,作品《暗香》获中国美协“2004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2004年,作品《荷》获中国美协、中央电视台“杏花村汾酒杯电视大赛”优秀奖。
2004年,作品《清韵》获中国美协“建国55周年全国中青年书画展” 优秀奖。
2004年,作品《暗香》获中国美协“齐白石国际艺术节全国中青年提名展” 优秀奖。
2005年,作品《听雨》获中国美协第二届“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2005年,作品《老塘添新绿》获“走进生活——第二届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徐悲鸿美术奖最高金奖。
2005年,作品《荷魂》获“首届南戴河荷花杯全国书画大展”金奖。
2005年,作品《听雨》入选中国美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5年,作品《荷》获人民日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铜奖。
2005年,作品《绿色——晚风送荷香》入选中国美协第十六届造型艺术美术特展。
2005年,作品《荷之恋》获黎昌杯第三届全国青年中国画年展金奖。
2005年,作品《梦回故乡》获“大河春天第五届全国山水画大展银奖。
2005年,作品《老塘晨露送幽香》参加中国美协“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被评为获奖作品。
2005年,作品《清幽》“参加苏州胥口太湖情中国画提名展”被评为获奖作品。
2005年,作品《荷系列》入选中国美协2005年全国中国画展。
霍保权相关评论文章
霍保权----贴上徐悲鸿的标签
主持人:于明海 访问地点:霍保权画室
小时侯,差点跟着画匠离家出走
主持人:无论做什么,都有一个缘起。就像绘画,一定是从第一笔开始,你发现自己喜欢画画是什么时候?
霍保权:8岁,我8岁那年家里来了个画柜的,用颜料往木柜上画,然后再刷一层清漆。我喜欢的不得了,他在我家画了三四天,我就前前后后地围着他转,后来我就要跟人家走。妈妈一看,这孩子咋回事,这么野呢。其实我真喜欢画画。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喜欢绘画就是从这时开始。
主持人:农村孩子想学画毕竟不容易
霍保权:是啊,那时小人儿书很盛行,我跟着小人儿书画,从头画到尾,画了很多现在知道了,多年画连环画的那些人,其中很多都是有成就的大家,他们是我最早的老师。
主持人:艺术不同于其他的门类,天赋常常会决定艺术家成就的高低。你认为自己有天赋吗?
霍保权:应该是有的。我的父亲在当地十里八村是一个很出名的能工巧匠,我们从山东带来一箱古书,我父亲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书里的东西他都知道,他要是讲起评书,院子里就坐满了人,他的歌也唱的很好,他把艺术细胞遗传给了我。
1995年,他来了
但是这时的霍保权还停留在对绘画的喜爱上,绘画对他来说,就像入学后打一场球,或者做一个游戏。他真正进入这一领域还是在十年以后。但是在这十几年中,霍保权一直没有放弃这一爱好,只是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画家。在上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是班里、甚至全校的出板报的高手,在大连陆军学院的一次比赛中,他还获得了第一名,所有的这些,完全是因为他的美术特长。
主持人:在军队或者军校能够获得好的名次很难,据我所知,军队拥有很多人才。
霍保权:军队人才辈出。正式开始学画是在1995年。我学的是国画,拜的老师是李硕,那时候他还没有拿到全国银奖呢。但是在最开始,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就在拜师的这一年的下半年,我被调到沈后运输局修路,几乎没有画画,几年间就画了几张。1998年我从部队转业以后,才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国画创作中。开始的时候,我总感到科班出身的人基本功扎实。但是没有读科班也有好处,好在哪呢?胆子大,敢于创作、敢于表现、不受约束。有些科班出身的人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一定的约束,而我是想咋画就咋画,想怎么构成就怎么构成。
主持人:法无定法
霍保权:对呀。无法既有法,有法既无法。有的人能走进去,出不来,我的胆子很大,这是我不断取得进步的一个先决条件。
主持人:本来是先天不足,没有想到却成了成功的诀窍,给你带来了创作的空间。
霍保权:当然也离不开勤奋。从1995年我正式拜师学画开始,到现在,我每天都在熬夜,很少有时间看电视。在外人看来,这霍保权也不好画画呀,每天都上班,好象没有什么时间画画,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在家里画,有时甚至达到痴迷,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主持人:你很像在学校里偷偷摸摸用功的学生。
霍保权:像,肯定像。
主持人:这种人一般都比较“坏”——表面上不用功,偷偷摸摸超过你。
霍保权:咱们吉林市一位很优秀的书画家吴晓光挺了解我吧,有一天他到我家一看,哎吆,你得的那些奖我还挺奇怪,原来你画了这么多的画!连他都不知道为什么呢?我这个人不张扬。
主持人: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说你的画画的聪明,所谓聪明是在创作过程中善于发现别人所没有的东西。
霍保权:笔墨这个东西到一定程度上是谁都能够具备的,但是任何表现是关键。大家都用同样的东西,你怎么表现?
主持人:就像插花,不同的人插出的造型就不同。
霍保权:对,有人都插在瓶子里,有人在瓶子外放两根。这就是不同的思维。我的作品参加了这么多次大展,评委为什么能够认可?完整的作品不见得就好,我就用简洁的手法表现生活中光彩的一面,不光彩的一面,不光彩的我就不表现了,那不也挺好的吗?不完整的就是完整,完整的有时也是有欠缺。这也是一个辩证法。
主持人:你的绘画技法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东西……
霍保权:但是我的造型与传统画有很大区别。我的荷花与传统的不同,与当代其他画家也不同。他们的荷花都是盛开着的,我的荷花全都含着,没有大敞四开的,我觉得这种含着有种张力,总给人要大来的感觉。
主持人:有句成语叫“含苞待放”,我们讲到这个成语的时候,心里总是感觉不错。但是人们一般都认为成熟的东西最好,其实欲放未放更能让人感到美感。
霍保权:我曾经把一些没有最后完成的作品那去参加大赛、大展,没有想到却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这些作品不是入选了,就是获奖了,这让我深深地思索了一番。看画也是这样,有的画画的非常到位,可是看完了也没啥意思了,不如正处在中间,给人很大的张力、很大的空间的作品。我觉得有看头。
主持人:没有了空间,就没有回味,也就没有了共鸣和遐思。
霍保权:对。
画中军旅的味道
2005年,霍保权获得“走进生活”全国书画院联展徐悲鸿美术最高奖——金奖,在去年一口气获得全国大展5个奖的基础上,这个金奖无疑让他在吉林画坛,乃至全国都确立了艺术地位。
主持人:你是军人出身,可是在你的画里,却看不出军旅的味道……
霍保权:有。工笔画容易画柔了、媚了、甜了,而我的工笔画里没有,而是张力很强,这非常明显不同。一些工笔画家一般也都很文静。我的构图都有写意的味道,冷眼一看是写意画,用山水画结构构图,往里头一看,是工笔。实际我这是兼工带写的一种结合。这是全新表现方式和风格。
主持人:这与你的军旅生活有关系吗?
霍保权:我的画与我的经历真的有关系。在部队吃了那么多年的苦,部队人的性格,什么直线加方块啦,那种棱角分明,都容在我的画里。
主持人:你还在继续这样的画风吗?
霍保权:很难改变。
主持人:很多人都很留恋当兵的生活。这样的情节长在这些人的骨髓里了。作家毕淑敏也是这样一个退役军人,在一期《艺术人生》中她说希望每个人都去当一次兵。
霍保权:有这样一句话,“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为什么后悔三年?当兵吃的苦常人难以忍受。可是后悔一辈子呢?缺一堂人生大课。每幅画都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我的画里面也有,比如吃苦精神、熬夜,甚至包括打枪、战术都变成绘画语言。
主持人:就凭这获得徐悲鸿奖?
霍保权:这次获得徐悲鸿奖,这是我想都没敢想的。
主持人:这是一个学术奖门槛很高。
霍保权:应该是画界最高的学术奖,获奖的都是国内一些专业画家,包括个省、市的美协主席,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还有全国百杰画家。从这里脱颖而出,可以说是我最大的荣幸,非常难得。
主持人:获奖之后有没有与评委交流过?
霍保权:有。我跟谷福海交流过。他说你这个奖拿的非常不容易,首届徐悲鸿奖的获得者很多都是各省的美协主席和一些国内知名的大画家。第二界应该有3个金奖,山水、花鸟、人物,可是只设了一个。在评选的时候。与我一同争取这个奖的有很多名家。但是评委最后不看人不看名气,只看作品。让我最后悔的是我没有参加颁奖仪式。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亲自颁发金奖,我有事没去,终身遗憾。
把金奖当成种子
主持人:你所在的吉林市技术监督局,应该说是业务比较繁忙的单位,这个环境可能不会为你的美术创作提供更好的条件。比如不能提供充足的时间。
霍保权:没有时间上的保证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要想赶上那些专业画家,吃苦是免不了的。
主持人:好在你在陆军学院、部队时吃了不少苦,都习以为常了。
霍保权:一直在坚持。
主持人:靠什么支撑这么长时间?
霍保权:作品新鲜出炉,人们看到的是艺术,可是真的很少有人想到作品背后的艰辛。尽管如此,我都有一种激情,那么长时间不感到累……真的是习以为常了。
主持人:就没有闹心的时候吗?
霍保权:谁也无法避免这样的状态。2003年以前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
主持人:为什么闹心?
霍保权:你想表达的东西表现不出来,看别人取得那么多成绩的时候,而自己正处在一个岔道口上,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那时候最闹心,脾气暴躁。艺术家都会有这样的时候,而且会不断的遇到。
主持人:在吉林市,你有个外号,叫“霍牡丹”。
霍保权:不能当真,吉林市画牡丹的人不少,画的好的也不少,所谓霍牡丹只是有些人对我的画比较喜欢而已,没那么高。但是牡丹确实是我画的题材,我画牡丹也获过奖。从中可以看出,我用的都是老题材,牡丹、荷花都是。实际上画荷花在全国拿大奖非常困难,为什么?因为千百年来人们画的太多了,画了千百年的题材,要想超凡脱俗,没有全新的构图,没有全新的表现手法,没有特殊的造型,没有全新的理解是根本做不到的。有句话我觉得挺好——老歌新唱,凡是老的东西、传统的东西,如果用新的表现方法去处理,真的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有这样才会脱颖而出。
主持人:这就是功力。
霍保权:还要加灵气。
主持人:花鸟画一般文人画多些,可你的花鸟可能不应该归到文人画里。
霍保权:对。我的花鸟一般采用山水构图,让它透出一种气势。花鸟画的表现气势不容易,从花鸟画里求气势的也不多。这很难,但是这是我的新手法。
主持人:从1995年开始,你在艺术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10年……
霍保权:第一个10年我走过了作为画家的第一个旅程。在第一个10年结束的时候,我获得了一个全国大奖,但是引用一位成功人士的话说,这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未来。我还有一个10年计划,把这块奖牌当做种子种下去,我期待10年后的收获。
探讨中国画大展获奖秘诀
立足传统 求变求新
主持人:李桂华 特约嘉宾:霍保权
近日,我市青年画家霍保权的作品《荷之恋》荣获《黎昌第三届青年中国画年展》金奖。这是近年在中国美术界备受瞩目的奖项之一。本次年展,从来自全国近千件作品中评选出80幅参展作品和36幅入围作品,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期间,霍保权的参展作品《荷之恋》,因其金奖的殊荣,被悬挂在中国美术馆正厅正中的位置,得到了极为醒目的展示。
今年是霍保权的丰收年,他曾获各种奖项及入展机会十余次,此前他还获得了“首届南戴河荷花杯全国书画大展”金奖和“第二届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徐悲鸿美术奖”最高奖金奖。这3枚金奖,是多少中国画家梦寐以求的奖项。这些奖项的最高奖居然被一位远在关东的青年画家连续获得,霍保权骤然在当前美术星空留下了一飞冲天的印象,受到美术界及收藏界的关注。
无疑,这也是更值得我市美术界及文化界关注的大事。
在群英聚会的中国画坛,霍保权优势何在,拥有怎样的实力频频胜出,荣获如此多的殊荣?这一定是众多美术爱好者和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首先祝贺你,一年中金奖就捧回了3枚,其它奖项还不算,你也快成获奖专业户了。我首先要替读者问你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今年一年,这么多奖你共得了多少奖金?
霍保权:还有两个奖在路上不算。已到手的奖项,加在一起,税后有4万多。
主持人:现在所有的大赛、展览都有奖金吗?
霍保权:我参加的都有,没有的我也不会参加,现在国家级的正规展览都有奖金。
主持人:奖金很高吗?比如你的这3个金奖?
霍保权:“黎昌”金奖1万元,“荷花杯”金奖5000元,作品被主办方留下了。“徐悲鸿美术奖”金奖也是1万,但是获奖作品退还给作者。我的这件金奖作品北京的一位收藏家想买,我没有卖。
主持人:奖金是你参加各种大赛很重要的理由吗?
霍保权: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钱,我可以靠卖画,我可以走市场。但是我现在还不想这么做。我更在意的是获奖带给我的荣誉,让我有一种成就感。获奖是对我某一时期艺术追求的肯定,让我更有信心。
主持人:也让你有更大的名气。
霍保权:是。一件金奖,比我多少张画加在一起都更有价值,而它带来的影响更大。一些收藏家开始关注我,就是因为我获得的这些奖项。北京也有画廊想和我合作。
主持人:你不想借此来经营自己的市场吗?
霍保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还不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上面。参加这些高级国展,能让我保持一种进取的状态,能更深入敏锐地探寻和发现艺术内部更精微的东西,让自己处于高水准的不断追求之中,进入得更深,更有学术水准。我想我现在还年轻,我的精力和创作势头都很饱满,我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创作更好的作品。我相信,一个画家有了足够高的成就,他不用自己去找市场,市场会主动来找他。
主持人:你在各种国展中获得越来越高的奖项,也证明着你的成就。作为一个青年画家,与我市我省乃至全国的许多画家相比,在某一奖项别人连入选都很难的情况下,你似乎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很高奖级的奖项,为什么?你有什么秘诀吗?
霍保权:很多认识我的人和同行的朋友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有的心里不服气,认真研究过我到底有什么武器。就艺术经历来说,我的同行中,许多人比我起步早,有的是正经的科班出身,和他们相比我属于半路出家,要说有什么秘诀,立足传统,不断出新,是许多大展公开倡导的。对许多人来说,传统功力很深,但出新很难。我也很注重传统,但我在创作中更注重出新。我的每幅画都是不能重复的,我不愿意做重复的事,在作画上我也不愿意重复自己。这几年,我的画的面貌一直在变,在变中我获得无限的乐趣,我自己也是在这变中不断获得提升,求变是我创作的一种自觉,也许无意中与当前中国画倡导的求变求新的精神相吻合。此外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如果说再有的话,那就是,我很执著?我想做的事我一定要做好,用心的同时,也不惜花更多的力气。
主持人:这次“黎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多年来中国美术馆的惯例,大赛形式的展览或个人展览很少设在正厅,这次是个例外。你的获金奖作品又被放在正厅的中心,处于很抢眼的位置,我在网上看到,观众在你的作品前认真地看画的情景被强调出来,成为这次展览网上报道的亮点,依你看,你的画在众多参展作品中,最抢眼的、或者说最打动评委和观众的是什么呢?
霍保权:我自己在主观上一直是求新求变的,能被评委和观众认可主要还是因为我的作品看上去和别人不一样吧。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先生对我的“黎昌”金奖作品的评价是:《荷之恋》打破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方式,艺术观念新颖,构思大胆,写出了荷塘景色的新气象。
借荷写我心
霍保权《荷之恋》小析 李紫
摘自《松花湖·文化》——美术欣赏
霍保权多数参赛获奖作品,都是以荷为主要表现对象,包括他的三件金奖作品。作为一名花鸟画家,荷是他最长于表现的题材,也是他表现最多的题材,因此,荷也是给他带来最多荣誉的题材。
其实荷并不是一个好表现的题材。
荷不仅是自然植物。在大千世界万千植物中,荷 是中国人情有独钟的一种存在,是被中国文化精心选择的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载体。在逾千年的连续中,荷不仅是中国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对象,它几乎已是中国精神的一种代表,越来越广泛地寄托着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因此对它的表现,也足以构成一部独立的丰富多彩的历史。作为一种渊源深厚的传统题材,荷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不仅未被冷落,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的全国大展主题甚至直接以荷冠名。
荷题材给越来越多的花鸟画家带来机遇,同时也给花鸟画家们带来空前激烈的挑战。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霍保权凭借荷,成为了在全国小有名气的花鸟画家,在对荷的表现里,他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对荷的表现方式与精神的求索,给他的创作带来越来越丰富的面貌,同时也为他的艺术观念洞开着越来越广阔的视野。在中国画坛也给人留下了耳目一新的印象。
他今年的3件金奖作品,无疑是他最新时期的精品和代表作,以他的“黎昌”金奖作品《荷之恋》为例,从中得窥他的“先声夺人”的精彩所在。
《荷之恋》从整体面貌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派荷塘景象,但这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荷塘,是画家个人意念中的荷塘,与其说是荷塘,不如说是对久远荷塘的一种记忆,经过时间的濡染,记忆已经残破褪色但历久弥新。画家没有将浓墨重彩放在荷花绽放时可能有的娇容上,整个画面有序经营的是荷的一生;枯荣交错,有序杂陈,生命的每一段都昭示着它应有的壮丽与尊严……在构图上,画家有意打破画面的完整,大胆地留白,有意将“完美”打破。在表面的不完美中营造出意味深长的想像空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格调,这似乎完全是画家意念中的荷的世界,形式上有一种有意制作出来的版画或浮雕的效果。但是在这意念化的荷塘里,几只极为写实的禽鸟在其间自得其乐,仿佛是它们真实的家园……荷成为他表现世界、言说世界的符号,是他抒写自我心怀的工具。
《荷之恋》远看是一幅写意画,但是走近它,实际上是精致入微的工笔,在观念上画家扬弃了工笔画的匠气,写意的感觉使他的画灵动而充满气势,先声夺人。而近距离细细品味,工笔画独有的韵味,使作品从宏观到微观又处处可读、可赏。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还是整体大开大合的“破”的效果,都是在画家精微的点笔之意有意的经营,突然了传统工笔画的表现局限,又不失工笔画精工刻画的优长,造就了独属于自己的花鸟画面貌。
突破传统 张扬个性
李向鹏(中国美协会员)
霍保权的作品大都表现他所熟悉的花鸟鱼虫,在强调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亦重视个性的张扬。他自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来观察物象,从中寻觅适合他的创作题材,并赋予这些题材以新的文化涵义,他的画突出这虚实的对比关系,虚处做到苍茫幽冥,实处精微细致,从而创造一种静谧、幽深,又略带几许神秘的意境。他突破了传统工笔画的审美观念,从线和面的重叠、交叉、组合中,从平面和立体两种感觉的对比和响应的关系中,从墨、色、水三者互相洇浸渗透的关系中,揭示出一种中国画艺术传统精神的新的艺术境界。霍保权是“写意工笔画”的代表画家之一,除了重视作品的文化涵义和审美观念的表现外,还特别强调对表现方法、制作艺术和材料的探讨,他深刻的体会到要推动要推动中国画的发展,表现语汇的更新更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他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效果,既界定了画面的形象,形成了某种梦幻的空间,也制造了一种光影效果。它和传统工笔画已有很大不同,具有新的审美意义。
写意牡丹是他技能结构中的一绝。他从“洛阳画派”中吸取了大量的表现技巧,设色浓而不俗,笔法洗练而不媚,尤擅表现风中之英姿,既展示了牡丹的富贵本色,又传达了牡丹不畏强风的气质,使画面展现一种韵律美。在画面位置经营上,霍保权认为:繁就繁到家,简就简到位,虽繁不杂,虽简不空,繁处丰富,简处冥灵,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他的这类作品用水恣肆、用墨奔放、干湿结合、虚实相生、,带有装饰意味,形式感强。从他的作品审美观念、文化内涵、技术制作和形式语言等方面看,他已经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对花鸟的发展从个体的角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欢迎来我的网上店铺:
http://www.zhuokearts.com/shop/shop_details.asp?keyno=490
霍保权联系方式:
单位电话:0432-4630032
手 机:13159667278
电子信箱:hbq3344@163.com
地 址:吉林市深圳街108号
吉林市质量监督局
邮 编: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