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王永敬
他坚持以书法作画法、换个角度画黄山的创作理念,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焦墨黄山”画风,其画风突出了“笔墨安徽” 的徽派文脉,书法意想的造型下“写”出了黄山-雄壮苍茫的笔墨形象,靠绘画、书法与理论的综合修养 取胜,于笔墨图式个性化特色上走出一条自己的创作之路。

王永敬艺术简历: 王永敬 笔名王靖。1963年生,安徽太和县人。1984年、1997年分别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美术科和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2004年结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画高研班。曾任《文化周报》美编、《文化时空》编辑部主任兼执行主编。现为安徽省艺术馆二级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美协理论研究部主任、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秘书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展览、发表与活动: 1989年 ’89安徽省青年美术作品展(安徽省美协主办,合肥)。 1991年 《美术之友》专题介绍其艺术成果。 1992年 入编《中华中青年国画名家集萃》画册(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3年 《江苏画刊》(第3期)发表论文《关于绘画的现代意识》; 获安徽省记协颁发的92全省好新闻美术作品一等奖; 韩中书画交流展(韩国),被收藏,韩国《每日新闻》独幅发表其作品。 1994年 《美术报》发表美术批评文章《评委的导向》; 第2届中韩书画交流展,入编展览画集; 《艺术界》杂志专题介绍其中国画艺术成果。 1995年 九板块中国画展(安徽省美协主办),发表文章《相互反叛的结果》; 安徽现代美术展览(法国巴黎、里昂、比利时),并被收藏。 1996年 第4届中韩书画交流展 (安徽); 获安徽省美协颁发的首届安徽省美术理论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1997年 当代情境——安徽省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双年展(安徽省博物馆); 第5届安徽省艺术节画展。 1998年 ’98安徽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安徽省文联主办),获铜奖; ’98安徽省社会文化系统美展(安徽省文化厅主办),获三等奖。 1999年 安徽当代中国画展(广东省美术馆),入编《安徽当代中国画集》; 《美术报》发表文章《思维敏捷 勇于探索》; 《美术》杂志(第3期)刊登中国画《溪山探奇图》; 《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中国美协主办,北京),获优秀奖; 第二届安徽省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双年展。 2000年 参加世纪之交•安徽省美术发展研讨会,发表论文《新徽派,新观念》; 《美术》杂志(第4期)将其参加“中国美术世纪之交的回眸与展望”征文《走 向现代:中国画内部的突破》,作为中国画百年回顾的代表论文刊登; 第6届安徽省艺术节银奖(安徽省文化厅主办),入编画集; 参加第6届安徽省艺术节•安徽美术论坛,发表论文《美术创作与修养》。 2001年 世纪元年八人画展(安徽现代艺术展览中心); 中国美协第15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馆); 守望自然•第三届安徽省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双年展; 苏皖中国画六人联展(亚明艺术馆); 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获佳作奖(河南); 《美术》杂志第12期发表中国画《黄山松系列:月弄松影》和评论文章《年轻的皖军与徽式图景》。 2002年 9加3画展(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 《美术报》“为中国美术把脉”栏目发表文章《追求时代风格》; 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主办),入编画集; 焦墨山水参加江苏省国画院主办的“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南京),四幅作品入编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作品集》; 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国美协主办),获优秀奖,入编画集; 纪念延安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获优秀奖,入编画集; 《美术界》刊登作品《黄山松韵》。 2003年 今日水墨•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四川省美术馆),入编画集(四川美术出版社); 《中国艺术》杂志第3期推出其焦墨黄山专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今日美术馆首届全国青年美展(北京今日美术馆),入编画集; 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主办),入编画集; 黎昌杯•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中国文艺基金会、中国美术馆主办),获银奖,入编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黄山新概念•画家、评论家笔谈王永敬》(梅墨生等11人)、《将笔墨进行到底——关于王永敬中国画创作变法的臆说》(唐跃/文),及焦墨黄山系列作品10幅刊于《文化时空》杂志第8期; 参加第四次安徽省文代会; 参加湖南省美协国画艺委会等单位举办的“走进湘西•全国书画名家采风团”活动。 2004年 《美术》杂志(第3期)、《美术观察》(第1期)发表中国画《黄山雪霁》; 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中国美协主办,山东),入编画集; 焦墨系列山水画参加由青海省文联、青海省美协主办的今日水墨•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西宁),系列作品入编作品集; 应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提交论文《“笔墨中国”的现代平台——宾虹体系的再认识》; 第七届安徽省艺术节美术金奖(安徽省文化厅主办); 论文《当代意义的启示》刊于“赖少其书画捐赠专刊”; 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中国美协主办,国家博物馆); 新世纪首届安徽美术大展(安徽美协主办),获铜奖; 徽墨心象•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安徽美协主办);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荣宝斋》杂志刊出“王永敬的焦墨黄山”专题; “焦墨黄山•王永敬访谈”专题刊于香港亚太国际出版公司《当代艺术人》杂志; 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中国文艺基金会、中国美术馆主办),获铜奖,入编画集; 参加安徽省委宣传部“百名新闻工作者、百名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看安徽”活动,为第2组采风团成员; 黄山新概念•王永敬专题刊于《中国艺术》杂志“当代水墨艺术家专辑”。 2005年 江苏省美协、江苏省国画院、安徽省美协、安徽省书画院在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主办“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南京),收入代表性作品和全国十余位理论家、画家对其“焦墨黄山”的研究、评论和定位文章的画册《王永敬的笔墨世界》出版发行; 彩墨空间•当代中国画家提名展(中国美协主办,大连美术馆),入编画集; 赴黄山参加 “黄山山中人——黄宾虹诞辰140周年逝世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水墨敦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兰州),收入画集; 策划“今日水墨•第六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和全国画家走进徽州采风活动,系列焦墨作品参展; 《美术报》整版发表“换个角度画黄山”专题; 《香港书画报》整版发表《黄山新概念》专题; 徽墨百家中国画邀请展(安徽文联、安徽美协主办),主编《徽墨百家》画集; 第16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中国美协主办),入编画集; 徽墨心象•中国画名家提名展(安徽美协主办); 全国第二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美协主办),入编画集; 参加赖少其艺术学术研讨会,并发言,研究赖少其的论文发表于《合肥学院学报》; 参加“魅力珠海——全国画家写生采风活动”。 2006年 安徽省美协、安徽省书画院在安美艺术会展中心联合主办“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的第二回展(合肥),印制《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专集》画册; 财富金秋•中国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浙江),入编画集; 《美术报》“画家周刊”刊出中国画《处处是画图》; 赴黄山参加“新安画派继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上作了“强调承传,更强调风格的再创造”的发言; 东方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北京、挪威),三幅作品入编画集; 今日水墨•走进新沂蒙全国中国画邀请展(山东),入编画集,《美术报》发表作品中国画《蒙山人家》; 彩墨中国•2006年当代中国画名家提名展(四川),作品收入作品集; 新徽派山水画名家作品特展(安徽美协主办),出版个人作品专集,参加“新徽派美术论坛•山水画学术研讨会”,并作了“徽派文脉的意义”的发言; 全国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中国美协主办),入编画集; 今日水墨•第七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赴江苏盐城参加开幕式和采风活动,作品收入作品集; 首届当代安徽•国画名家邀请展(安徽省美协、省书画院、省渐江国画院主办),入编画集。 2007年 今日水墨•第八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 陕西省美协主办),赴陕西西安参加开幕式和采风活动,入编作品集; 中华名家书画网印制《王永敬创作档案》画册,并在网络上推出该画集的网络版。 出版著作 1990年 《王永敬书画集》出版。(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8年 理论学术著作《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出版(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3年 《焦墨黄山•王永敬山水画选》出版(《安徽美术家》专号)。 2005年 《王永敬的笔墨世界》出版(香港书艺出版社)。 2006年 《新徽派山水画名家作品特展•王永敬作品集》(华夏文艺出版社)。 王永敬相关评论文章:         黄山新概念    ——王永敬“焦墨黄山”评论辑录                  苍莽浑浩    自新安画派以降,焦墨画法代有传人。   墨以焦用,本少浓淡干湿之变,是以单纯求丰富也,表像似一技法,实则中寓至道,盖以少胜多之妙用在是。上世纪之黄宾虹,以每以焦墨为用。后又有张仃先生专作焦墨山水,时贤亦偶闻专擅此道者。皖友王永敬君亦其一也。可见焦墨之魅力,有不能一二以尽之者。余视焦墨画法为以偏概全之画法,系偏师也。故概全者,必不单调方合,以焦墨作不单调之画,难矣。偏师者,出奇也,以奇求正,不正而正,斯为得之。   永敬以其难而求之,知难而进,可佩其勇;焦墨画法,在奇中求正,蹈乎大方,需智能也,其才力可羡。皖山徽水,烟云变灭,气象万千,故世人每以泼墨泼彩为长,若以焦墨作,必当胸罗丘壑,心孕烟霞,方可得苍润至趣。永敬君之作,余所见并不多,然以所见论之,其苍莽处,其浓郁处,其浑浩处,正所谓用心大矣!而其尤可贵者,年富学富,心境平淡,自抱心怀,不求俗名,将可峰顶再攀,不可限量也。               —— 梅墨生(中国画研究院)                  貌丰骨劲 曾于1996年夏陪张仃先生,在歙县太白楼博物馆看程邃山水册页和黄宾虹的画,他赞叹说:“程邃的画刚柔互衬,苍润而简括,结构组合的太美了,是画中极品。”“宾虹老在层层积墨中,视之不辨物象,黑团团点线交织,退后观之,融洽分明,气韵、笔墨生动极了!”他在黄山以焦墨皴擦作画,引起我对焦墨山水的兴趣。 这几年,在国画界以彩墨为时尚,不少画家热衷于重彩、岩彩、泼彩等等的时候,王永敬却执着地用纯粹的焦墨、渴笔探索、创作一批“焦墨黄山”的系列作品。这位对新安画派大师程邃、黄宾虹等颇有研究,并着有《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以及《关于绘画的现代意识》、《宾虹精神》、《走向现代:中国画的内部突破》等专论的中国画家,在绘画作品中展示了自己独特的理念,以形而上的谈泊意识,用焦墨特有的苍劲、淡墨的腴润,表现出一种高古、淳朴、空灵、幽昧深远的境界。他的作品中见风骨,少柔婉,重苍润,绝媚态;苍中见润,润中见骨,貌丰骨劲。如《晴雪》、《波光先得月》等作品中运用书法意境和抽象结构,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现代性、民族性和学术性,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观赏王永敬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一种清香颐人的静逸,他用笔的凌厉力度,也令人体味到黄山层峦叠嶂的雄浑。王永敬的选择是明智的,画不尽的黄山和深厚的徽派绘画传统必将使他的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鲍加(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苍茫空灵 提炼笔墨 王永敬的焦墨山水画把水墨的元素提炼出来了,色彩去掉了,中间的许多层次去掉了,过去他喜欢画的彩墨山水、彩墨人体里的笔墨转化了,使重墨、焦墨与淡墨在画面上形成了对比。一片一片焦墨的周围,有时候是画面的远处,有一些淡墨,很空灵,也很苍茫。 有些画家是焦点透视,坐在一个角度观察自然,不完全符合中国画,散点透视才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王永敬的黄山和黄山松就与其它人不一样,有人的松树是一根一根的,王永敬的松是一团一团,结构成一大片,可能是得益于书法,焦墨中有苍润感。“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中国画一个很特别的境界。他的画,有黄宾虹的浑厚,有程邃的苍枯,在他的画中,黄山的山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莲花峰什么的,如果全是的话,要照片就可以,而他把黄山提炼成为抽象的焦墨黄山之后,就有了当代性。提炼以后,形成最简单的造型,回到人对自然最初的感觉,强化了笔墨的元素,他的焦墨松是用黑白灰的黑来处理的,虚实节奏、篇章节奏、浓淡节奏更加纯化。 是他作品的焦墨对比因素,把画面上的艺术语言变得非常单纯。 ——王 涛(安徽省书画院院长) 面对艺术,一起玩过 从九十年代初的《安徽美术家》创刊,接着的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成立,到今天,一转眼,与王永敬一起已经玩过了十几个年头。这些年里,变化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又往往令人惊诧不已。社会发生的大变化不是这里要谈的。就美术界而言,无论创作观念、队伍组成都大异从前。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中青年画家逐渐成为安徽美术创作的主体,中青年画家更成为安徽美术活动策划与推动的主力。他们思想活跃,办法多,热情高,说干就干,几个人一合计,一个像模象样的展览就开幕了。正是中青年画家们给安徽美术创作增加了活力和生气。王永敬就是这其中的一分子。这几十年中,王永敬从一个不为人知的毛头小伙,逐渐从庞大的青年画家群中崛起,并崭露头角。 永敬最早在书法上下过一番功夫,对用笔之道有一番体会,后来尝试画过彩墨山水、彩墨人体、彩墨静物,最后基本定格在水墨、焦墨山水之后,焦墨黄山是他的主攻方向。焦墨山水画画的人不多,有些画家仅偶尔为之。他的画以黄山为母体,以焦墨写松树,以浓淡墨皴山石,层层叠叠,苍茫一片。作为画画的,永敬和我一样,都有点不务正业,画画之余,还喜欢弄些文字,美其名曰搞理论,自己总不踏实。其实,永敬对黄宾虹的理解,既有理论层面,也有实践层面,这也许构成他焦墨山水的支撑点。永敬全部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绩,不是靠祖传的文化背景,不是靠贵人的救助,靠的是自己的实干、坚持和开拓精神。他的活跃思维与开拓精神,还有时会突然向我的惰性袭击,往往挤促出我的文稿。我们已经玩了十几年了,永敬正值盛年,他正以高速向山顶冲刺,而我似乎是在向山下转悠,变化是永恒的,为了艺术,大家一起玩过,这是最重要的。 ——刘继潮(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门外画语 王永敬的笔墨世界,是一个静中有动、静中有声,淡中有彩、涩中有润,画中有诗、笔墨鸣乐的世界。观其画,不仅能令人步入其境,更能令人神领其韵,让你于其枯笔涩墨的山水中,领略山峦之莽、峭峰之峻、流云之涌,飞泉之湍、松竹之翠,轻风之摇,月光之柔,乐曲之吟等等美不胜收的心景。 书画一道,学问深不可测,枯墨技法,我更无半解之知,只能赏其妙,领其神,思其奇,叹其精。但我想,永敬君可能是中青年画家中一位既求进取、又肯钻研,既长于踏踏实实继承传统,又敢于突破成规大胆创新的探索者。书画的传承与创新,历来众口纷纭,然永敬君似乎没有在理念上纠缠于何是何非,而足以顽强的实践,以他的笔墨世界,以他的焦墨山水,以他的日臻成熟的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来完成活的传承的艺术实践,以寻求或体现传承与创新和谐发展的艺术道路。传承不是固守,不是复制,不是克隆,而是在尊重并保持其原有风格特色的基础上,突破固有局限,打造新的艺术神韵,实现发展性、创造性、超越性的传承。王永敬走的正是这样的路,这是他的美学理念上的创造的自觉意识的体现,他的焦墨山水就是既有先师遗韵又有自己个性的艺术探求。 ——苏 中 ( 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换个角度画黄山 王永敬是安徽具有敏锐创作思想的青年画家,他的山水画“以书法作画法”,强调书法用笔,焦墨为其绘画的主体形式,他的焦墨黄山系列是徽墨发展当代化的一种体现。从古至今,画黄山的作品有很多经典样式,王永敬却另辟蹊径,换个角度画黄山,追求纯粹笔墨精神的现代表现,画出了黄山又一面貌,画中焦墨黄山松的整体形象与构成,更接近黄山浑厚苍茫的自然本质,笔墨是传统的,而整体形式却是现代的。他画画用墨基本上是用徽墨墨锭研磨的,笔墨感觉从新安画派程邃以及黄宾虹笔墨艺术中得来,有评论说他的画是“徽墨的现代文本、水墨画的内部突破” ——张 松(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焦墨黄山——自开黄山新面貌 不久前,永敬寄来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安徽美术家》,该刊以专刊的形式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永敬的焦墨黄山,我作为永敬的朋友,还是第一次看到永敬如此多的焦墨黄山作品。 印象当中,有一段时间,画油画的多画西藏,画国画山水的又以画黄山的最多。画家都来挤黄山这个“独木桥”,黄山能让画家找到艺术感觉的“兴奋点”很多。记得1995年,客居黄山的杨平、许宏泉来杭州找我,说要编一本《现代名家画黄山》画册,请我帮忙联系画家,我当时怕他们出的稿酬低,画家们不一定愿意,没想一联系,画家们都很热情,认为是一件大好事,愿意共襄盛举。画册后来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翻开画册,黄宾虹、刘海粟、赖少其、亚明、魏紫熙、宋文治、陆俨少、谢稚柳、何海霞、姜宝林、吴山明、张仃等现代优秀画家差不多都“一箩装”了。画家们或写黄山奇松,或绘黄山云海,或为黄山名人造像,或记录名人轶事,或着意于表现黄山神韵,或借黄山写一己之胸臆,不一而足,蔚为大观。 黄山得天独厚的资源可以让一个画家纵情挥写,但话说回来,江山如画,画如果想要夺江山,怎一个难字了得。几百年来,如此众多的画家画黄山,天纵才情者大有人在,但真正得黄山精神的画家屈指可数。永敬的作品自开面貌之处是突出黄山奇松,做足黄山奇松的文章,以书法意象、抽象结构的笔墨形成自己的形式语言。作为研究黄宾虹专家的他在创作理念上是“宾虹信徒”,作品构图大开大合,虚处用虚,诸如山体等大多疏简,实处求实,写松大胆用“密体”, 作品强化黑白、虚实对比,视觉冲击力很强。 同时,他以“书法入画”, 讲究线条的力度,常以“书法使转之力”去“写”黄山松,追求黄山古松那种苍茫、古拙的境界。 画黄山必常居、常游、常思,而后才能识其性情,才能得其神韵。在中国绘画史上喜欢画黄山的画家中,渐江每年必游黄山;梅清云“余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也”;石涛自谓“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黄宾虹有印曰“黄山山中人”;刘海粟晚年曾“十上黄山”。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痴迷黄山,所以他们画黄山,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 永敬是安徽人,畅游黄山的机会很多,如今他又找到了表现黄山的新角度,画出了黄山的新面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王平(《美术报》社副总编、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写山水而非画山水 就世界的抽象艺术来说,中国书法应处于抽象的顶级。这一方面因为汉字本身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中华民族的群体抽象而成,另一方面还在于这高度的抽象形式,使得艺术家没有了其它的表现手段,不得不把所有的精神内涵都灌注在墨线之中。所以,书法艺术的每个笔墨片段都包裹着生命,书法的笔墨本身也就有着独立的审美意义。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以“书法入画”的中国画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着极高的艺术地位。 永敬在完成了对黄宾虹的研究、写作之后,悟出了传统笔墨的真谛,他要“写”山水而非“画”山水。因而集全部精力于墨线的修炼,追求在简约的形式里去包容更大的精神内涵。这样一种切入山水画的角度,自然使他的作品一旦亮相,便出手不凡。 中国画以其得天独厚的传统形式而忌媚俗、弃轻浮,笔墨的油滑和甜美的过分营造会使作品流于这种媚俗轻浮。永敬选择了焦墨和渴笔,从而堵死了媚俗轻浮的通路,这又进一步提升了画家艺术作品的品位。 较高的精神诉求要求画家去寻找较高的艺术形式,较高的艺术形式又进一步醇化了画家的心灵内涵,就在这个形式和内容相互促进、往复循环的过程中,永敬在一步步进入艺术的至境。 庄子说:“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欲见生命之真、艺术之真,就不能停留于“小成”,更不能醉心于表面的“荣华”。永敬不在表面的成就上停步,而是以其率真和勇气,直入艺术的内核,直入其深处、难处,其艺术成就提升之快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 苏传敏(安徽艺术学院) 黄山的精神符号 王永敬是我在安徽艺术学校时的同窗,在他毕业后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常能见到他的山水作品问世,尤其是近些年王永敬山水画频频在全国中国画展上参展并受到好评,不能不说他多年的辛勤耕耘,如今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作为老同学,我真心为他作出的成绩而感到高兴,并由衷地祝愿他有更多的好作品面世。 焦墨山水技法虽古已有之,然唐宋真迹现已难见,元人的淡墨渴笔不妨认为是焦墨的一种,明清则是以焦墨山水著称的时代。焦墨山水对画家的用笔功力要求甚高,点线以及皴擦均以中锋入画,纵观古人焦墨技法虽好,但受历史局限,不能反映今人的感受。王永敬深知其中的重要性,因此他早在安徽艺术学校毕业后不久,就开始了焦墨山水画的探索,由于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敏锐的领悟力,很快就摸索出了一条表现自我感受的新路。只是探索的初期绘画语言略显粗糙平面。但就总体画面意境和艺格来说,王永敬作品表现出的气息已相当不俗。之后他倾心笔耕,事丹青不计日月,尤以在研究黄宾虹和绘画的现代意识以及美术传统的理性再认识等方面有了深入的认识,加上王永敬的审美素养和理论功底,使得他在近几年以黄山为表现对象的焦墨山水作品中有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飞跃,这就是王永敬的焦墨黄山,这些作品摆脱了以往画家笔下自然的黄山或者是某个具体的黄山,王永敬实现了把对黄山的理解转化为一种精神符号的追求,并且将这种精神符号与焦墨的语言形式有机的融成一体,也因此完成了把黄山由自然形态转化为抽象形态的过程。毫无疑问,这在艺术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升华,因为这时王永敬画的已不是黄山,而是他自己。 ——陈恺(北京轻工学院艺术系副教授) 胸有丘壑 不谙画事,于画界也有画友,永敬是也。 永敬曾治印两方:一曰“宾虹信徒”;二曰“书法入画”,欲识永敬,当由此观。 开启于程邃的焦墨之技,追求“润含春泽,干裂秋风”的笔墨效果。待确立黄宾虹先生为宗师,遂探索抽象结构、书法意境,讲究笔墨,尤重笔力,推崇“力挽九牛要健笔,所以浑厚能华滋”的境界。他笔下的黄山,一类纯用焦墨,黑白分明,松针刚劲,墨松披纷,层峦重叠,荒莽沉郁;一类却宁静淡泊,清洁华润,或素月流天,或凝秀溢祥,或雪意浸人,或秋色可掬。自是王氏黄山品味。 学大师若仅学技法,可谓买椟还珠。永敬秉承传统,然尤重学黄宾虹先生的现代精神。他懂得,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艺术亦然,昨天对于今天而言就是历史就是传统。所谓现代意识,就是要在你的作品中化入今天的背景、视野、思想、理念、知识、信息、审美趣味、品评标准、思维方式、人文关怀,乃至宗教情愫等等。永敬并非仅是一个感性的画家,还是一个理性的画家。他发表的多篇论文,精髓直指现代。他的学术论着《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既是对其宗师黄宾虹先生当今的历史评传,也是永敬自己的美术宣言。所以,永敬的焦墨黄山又可谓王氏现代黄山。 市场大潮浪涛汹涌,艺术市场也是风裹雷挟,诡谲迷人.感叹几多画家趋之若鹜,环顾周遭尚有几多人为艺术还留住操守?当艺术市场派人来敲那扇艺术之门的时候,永敬既谦逊待客,又能守住家门。他般若似騃,知晓须有艺术方可言艺术市场之理,永远不忘心中那道雅俗的底线,只想让真正的艺术品走进市场。所以,他走进市场的作品皆是自己满意的精品之作。这也许算作王氏的艺术市场观。 能画者众而创新者寡,创新而又苎曰碚吒眩葱卵岳矶帚∈亍暗赖挛恼隆钡目晌焦讯止眩谰吹笔艉笳摺? 行走在古典与现代的两极而游刃有余,在实践和理论的两个层面自由运笔,从容面对扑面而来的市场浪花,年届不惑的永敬已经有了丰厚的人生积累和艺术积累。但王氏又有名言:“一切积累都不是为了积累。” 为了什么?永敬胸中已自有丘壑。 ——孙叙伦(《艺术界》主编) 焦墨黄山:文化的自觉与艺术的自律 “黄山是个大画院”,赖少其先生如是说。的确,明清以来,画黄山者众,作品林立,大家辈出。从石涛、梅清到黄宾虹、赖少其,已成艺术丰碑与范例,后来者难以企及与超越。新安画派,黄山风,几多革新,几经流变,时至今日,艺术殿堂洋洋大观。在当今画坛,爱画黄山者很多很多,但要独具面貌却很难很难。 近些年,我注意到,在众多画黄山的中青年画家中,王永敬不随流俗,有自已独特追求,力图形成自家面貌,难能可贵。 王永敬的焦墨黄山引人瞩目。当人们淋漓尽致地去表现“水墨黄山”时,他却不辞艰辛地去探索“焦墨黄山”;当人们着力引进新材料,以丰富绘画表现和改观绘画面貌时,他却执着选择去研磨徽墨,以追求绘画笔墨的纯正和徽文化的本色;当人们倾心于现代艺术构成,在画面造型和形式上竭力探险时,他却热衷于传统笔墨精进,在以书入画和笔墨语言上苦苦探索。因此,他与众多青年画家拉开了距离,区别开来,这种距离不是量的而是质的,这种区别不是一般的而是方向性的。 王永敬画焦墨黄山,不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而是冷静思考,非常理智的选择。他研究过新安画派画史,熟悉当今画坛。以焦墨画黄山,成就卓著者当推清代程邃和现代黄宾虹。但他们并非专攻,更未穷尽焦墨技艺。当代张仃对焦墨情有独钟,建树颇多,但他主要是画太行而不是黄山。当然,在老一辈绘画艺术家中,以焦墨作山水并有所建树者不乏其人。然而,非常自觉、自律地画焦墨黄山,言行一致,不同流俗,在当代画坛尤其在青年画家群中实属罕见。 王永敬画焦墨黄山,很执着,但不狭隘,不固执,有包容性。譬如,注重焦墨,不轻水墨;注重笔力,亦讲墨趣;以书入画,但不排斥现代构成;追求传统诗书画水乳交融,也讲究现代艺术形式感即“有意味的形式”。有主攻,却又兼容并包,很不容易,也很值得。 中国传统绘画重笔墨,历来倡导“骨法用墨”、“墨分五彩”。但笔法和墨法均博大精深,其理法技艺都难以穷尽。水墨和焦墨,可以说是中国画笔墨技艺的两极。各有优长,各有局限。同样水墨或焦墨,境界有高下之分,技艺有优劣之别。清代王昊庐评唐代张王澡和清代程邃的用笔,以“润含春泽,干裂秋风”来形容,黄宾虹评垢道人喜用焦墨,又引申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显然,这一境界不易达到,但也能达到。程邃与黄宾虹两位大师,仍然没有将焦墨发挥到极至,焦墨技艺还有很大潜力有待后人发挥。 王永敬倾心焦墨黄山,和他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理解相联系。王永敬曾自白,他画焦墨黄山,是走中国画“内部突破”的路子。这话似乎很直白、很浅显,其实很雄心、很深刻。当然,“内部突破”也不是什么新发明、新提法。学术界已有共识,现代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看起来似乎异常复杂,无数套路,争奇斗艳,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三条路线,一是外部超越,直持取法西洋,改造中国画或“以西润中”,如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等;二是内部突破,促使中国画笔墨精进,如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等;三是融和中西,沟通古今粤址缑呶怼U馊趼废卟⒎侨缬行┤怂档哪茄分明,其中道理在此不详说。这里仅指出一点:“内部突破”更为艰难,曾几度被世人视为“不合时宜”。王永敬坚持内部突破,并选择焦墨黄山,说好者有之,说不者有之,评创新者有之,批复古者有之,总之有点儿与众不同,有点儿不合适宜。而我以为,这正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艺术的自律? 对于王永敬的焦墨黄山作品大可见仁见智,无须定论,也无法定论。因为,它尚无定势,正在发展中;而他,还很年轻,正在探索中。我很喜爱这些作品,并认为类似作品今后会画得更好。我相信,会出精品。 ——陈祥明(安徽电力职工大学校长、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只研徽墨写徽山 我不是学绘画的,对于王永敬来说,算是圈外人,因此一上来,并不知道他是画家.他和我们编辑部的小龙很熟,有事没事爱上我们那儿打上一头,见面憨憨地笑,喊我潘老师.我因为眼睛不好,记性更不好,误认为他是我们的作者,就一边当之无愧地点头,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后来一个偶尔的机会,看到《安徽美术家》杂志上的王永敬专集《焦墨黄山》,吓一大跳,哇塞!原来这个常到我们编辑部的王永敬,是一个画家! 还很有名呢? 我看王永敬的作品,是想以富有个性精神的笔墨,写出个人对于徽州山水的独特理解和感受,画面具有很强的主体诉求和原创性。他秉承的是著名新安大家黄宾虹的画风,笔法超迈苍逸,语言生动练达。请教了内行,知道绘画语言,具体地是笔意、墨韵等。想来他对黄宾虹的笔墨法,是深有所得的吧,细读他的《黄山松韵》、《黄山松雪》、《晴雪》、《月洒黄山》等等,感到一方面焦枯硬瘦,一方面又墨气淋漓,明显融进了很多版画、油画和书法的技法,和中国传统山水画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了。这也大约就是艺术的现代性吧。以徽式笔墨写徽州山水,是王永敬的心愿,也是他的个性追求,相信坚持下去,会有大成就。据我所知,他也写了不少理论文章,这使得他能够站在前沿,敏感于各艺术种类之间的变化、冲突与融合,吸纳各种新鲜的文化元素。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必须将自己放进一个开放的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才能在保持民族个性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创新。 ——潘小平(《清明》杂志社副主编) 将笔墨进行到底 永敬的艺术准备显然是充分的,可以说谋划已久成竹在胸,以致提速之快令人措手不及。当那些面貌一新的焦墨黄山作品铺天盖地而来时,许多熟悉的朋友竟然顿时语塞,忘却了变法前的永敬是何等模样。 纯粹的笔墨精神远远没有走到尽头,中国画的内部就能够曲径通幽横贯古今。恰恰在这时候,永敬勇敢坚定地擎起了“将笔墨进行到底”的大旗,为了捍卫笔墨尊严而义无反顾地踏上创作变法的征途,姑且不论成就是否璀璨夺目,这个动机本身便已熠熠生辉。 永敬创作变法的独到之处是一不做二不休的颠覆意向,他不像通常的书法入画那样文质彬彬,不去动摇绘画笔墨的具象根基,而是变有限融入为无限融入,变具象笔墨中体现抽象特点为抽象笔墨中流露具象印象,进而把纯正本色的笔墨意味彻底地释放出来。诸如《黄山松雪》、《月弄松影》、《山白江南雨》、《月洒黄山》、《黄山一隅》、《山静水流》、《晴雪》、《烟雨无声》等一系列焦墨黄山作品,画面的主体部分唯有点线而已,物象的形的感觉不是由延伸和拓展点线的具象笔墨关系构成的,而是由集合和照应点线的抽象笔墨关系意会出来的。本来,以线分破浑沦和勾取物象轮廓的表现形式已经被现代水墨的倡导者视为局限,他们指称如此表现出来的物象的形多以留白显示,过于空灵,所以极力主张放弃笔墨而表现面的构成。永敬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连分破浑沦和勾取轮廓的线的功能也暂且放下,使线的形态回归到苦瓜和尚所说的“一画”:“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唯听人之握取之耳。”永敬努力以焦墨黄山作品向世人昭示,“一画”无形无象却又有形有象,其间的辩证奥妙全在笔墨精神的神奇力量。 他的焦墨黄山作品中看到了极其凝练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像贝尔所说的那些“陈述事实的东西”、“卖弄技术的东西”和“装饰性的东西”,都被尽可能地简化掉了,只留下纯净透明的笔墨形态。然而,这种形态不仅清晰地发挥了笔墨的特性,而且蕴藏着饱满的和处在膨胀过程中的张力,它也许较远地距离外物,却更加贴近画家的内在心理流程,更加自由地飘荡着“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的主体创造性灵。我从这些画面中分明能够体会到,永敬借助枯笔和焦墨的媒介,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对于美仑美奂的黄山、雄健遒劲的黄山苍松、以及柔和的黄山雪色、朦胧的黄山雨季、明媚的黄山月光的独特感受时,心中是何等的快意。 —— 唐 跃 (安徽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苍涩浑茫写山魂 总览永敬君焦墨山水,感人至深的是其苍涩浑茫的艺术境界。这得益于他对物象理解之深刻和选择之精当,又得益于其焦墨为主的独特表现。其画山水,舍浓淡变化而取极端之墨色;舍烘染点染而取勾写皴擦,唯其之舍而更显集中,更强烈,唯其舍而更具个性。亦因其舍而给笔墨带来更大难度和更高要求。永敬以气机律动统领全局,以书法用笔勾取物象,以中锋皴擦,加以丰富,画出了独特的艺术式样。其运笔苍涩而凝重,如锥划沙,如虫蛀木,充满书写意味。其用墨,焦浓枯墨,醒目而厚重。笔下之松林峰石恰好又适合其独特表现,于是胸中气象的律动,苍涩运笔的律动便以林木峰石之律动现于画面,律动因苍涩而凝重,给人动中寓静的感觉。于勾写的形象中再以散锋焦墨施以皴擦,判阴阳,烘云气,浑然其整体。勾写物象求其骨,求其刚;擦染物象丰其骨,求其韵。焦浓的勾勒与浑然的皴擦形成黑与灰、刚与柔的对比,苍涩中见浑茫,浑茫中见苍润,由视觉而发人联想。而森森然焦墨之形象,又与顺畅气机、大小面积不等的留白之无,产生对比,由是,则云蒸霞蔚,生机勃发,生动之气韵成矣。 ——王盛华(山东美术出版社编辑) 徽派文脉 当代语境 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成功亮相苏皖 展览受到苏皖两省美术界收藏界高度评价 第一回展——江苏展 2005年4月23日,由江苏省美协、江苏省国画院、安徽省美协、安徽省书画院主办,广州中正公司承办的“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安徽画家王永敬第一次在江苏举办个人画展,也是其“焦墨黄山”巡回展览的第一回展。展览因在艺术追求上别具一格和作品所具有的学术性特征倍受关注。国家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董化礼、湖北省文联主席周韶华、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宋玉麟、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朱葵、江苏省美协秘书长尹石、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刘云、副书记秦卫东、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胡华令、安徽省文联书记处书记查长发、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郭公达、安徽省文联组联处处长李莉、办公室主任朱晓光、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江永泓、省美协副主席张国琳、省美协秘书长张松、《艺术界》主编孙叙伦、省书画院办公室主任丁雪郁、广州中正公司总经理郭勇等等苏鄂皖三省有关方面领导、美术家、收藏家、企业家、艺术院校师生300多人参加了开幕活动。展览开幕式上,新近出版的集评论与作品为一册的画集——《王永敬的笔墨世界》面世,画集收入了他近年来的精品佳作50余幅,同时还收入了十余位理论家、画家对其“焦墨黄山”的研究、评论和定位文章。他们从理论的高度对焦墨黄山的审美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认为王永敬开辟出了画黄山的又一途径,在中国画书法写意用笔的尝试中走出了自己的绘画道路。 开幕式由江苏省美协秘书长尹石主持,朱葵、张松分别代表苏皖两省主办单位的讲话,高度评价了王永敬“焦墨黄山”艺术作品的独特价值。周韶华、宋玉麟、郭公达等为画展开幕剪彩。上海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尚辉、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王佛生也在展览期间观看了展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在开幕之前为画展题词“灵魂”,给予称赞。 江苏美协副主席朱葵讲话时首先就“安徽、江苏两省美术界在南京隆重举办王永敬先生画展,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在讲话中说:“王永敬的名字早就知道。以前,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王永敬先生发表的研究黄宾虹等方面的理论文章,我原认为是江苏的王永敬。江苏省也有一个王永敬,两人同名同姓,是江苏省文研所的所长,亦是搞(戏剧)理论研究的。后来才知道那些文章的作者是安徽的王永敬。在这个画展开幕之前,我认真翻阅了王永敬的画集,印象很深刻。前不久,我们在黄山市黄宾虹纪念会上见过面。王永敬是研究黄宾虹的专家,其绘画风格自然受到黄宾虹先生的影响,属于浑厚一路。他研究黄宾虹,但他的画又不是黄宾虹,他是他自己,就是王永敬。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王永敬学习黄宾虹,但有自己的风格,属于大家经常讲的:既能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的。他不但画画,还写评论文章,是个全面发展的艺术家。他用另一种方法画黄山,用焦墨去画黄山,有这么多作品,不多见,他的笔墨见功夫,用墨厚重,个性鲜明,画面很大气,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最近,江苏、安徽两省美术界交往很热,交流活动很多,这是个好的现象。对于促进两省画家的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大有好处”。 安徽美协秘书长张松在讲话中说:“受安徽省文联领导和安徽省美协主席团和安徽省书画院的委托,并代表安徽美术界的同仁们,对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的‘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江苏举办‘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我以为意义有三点:一是,今年是黄山国画艺术大师黄宾虹先生诞辰140周年、逝世50周年,安徽美协为此将今年特别作为‘中国新徽派美术活动年’,并集中组织、推出一系列采风、写生、研讨、展示活动,‘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就是新徽派美术活动年的重点展览项目之一。二是,‘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的作者王永敬先生,是近年来安徽省美术界打造‘新徽派’美术活动品牌的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一名特别具有艺术个性、艺术风格的实力派青年画家,他换个角度画黄山的作品,无论从意境、形式、构成及技法等方面,都在美术界同仁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了扩大影响与交流,我们鼓励其带着作品,走出安徽,走进江苏,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三是,近年来,安徽、江苏美术界之间艺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我们也希望通过‘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更好地在皖苏美术界之间,共同构造一个互动和谐的艺术平台,拓展艺术交流的渠道,进一步繁荣皖苏两省美术事业。”他在讲话的最后说“再一次对江苏各级领导和艺术界的朋友们对安徽美术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愿皖苏两省美术界之间友谊源远流长!” 以“换个角度画黄山”为创作理念的安徽画家王永敬,擅长焦墨山水画。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画展中获奖,并出版了《王永敬书画集》、《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等著作。他是绘画、理论、书法并举的画家,多方面的素养和才能,使他的焦墨黄山独树一帜。展览展出了80余幅作品,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显示“焦墨黄山”雄伟气势的鸿篇巨制、也有显示文人笔墨情趣的小品、册页、手卷等。展览作品于徽派文脉的思路中突出了焦墨的当代语境。他的“焦墨黄山”继承新安画派的笔墨传统,但在笔墨形式和笔墨语言上作了大胆的开拓和创新,用书法写出来的黄山松,是他强调“以书法作画法”的结果,很多大幅作品,用笔豪放,表现出“焦墨黄山”厚重雄壮的特点,在书法意象的造型中表达出了笔墨苍茫的黄山,焦墨用笔中仍然有“润泽”的审美效果,实属不易,由于摆脱了通俗的一般画法,极具高雅的笔墨品格。这也是强大的徽文化背景对他影响的缘故。他自称为“宾虹信徒”,他曾于1998年写出了系统研究黄宾虹的理论专著《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黄宾虹从中国画内部突破、使中国画走向现代的成就,促使了中国画审美的现代转型。王永敬正是于黄宾虹的学习中,探索出了现在的独立艺术面貌。 第二回展——安徽展 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第一回展于2005年由江苏、安徽两省美协和两省画院在江苏省美术馆成功举行以后,引起了美术界、收藏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的推出“焦墨黄山”——徽派中国画的这一新成果,在王永敬的“焦墨黄山”画风于美术界悄然崛起之际,2006年新年伊始,由省美协、省书画院主办,美佩尔广告公司、安徽美术家画廊承办的“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第二回展于2006年1月8日在合肥安美艺术会展中心开幕。省政协副主席赵培根,原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沈善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苏洲,省文化厅副厅长肖桂兰、李修松,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雪、查长发,省文联名誉副主席、省美协名誉主席鲍加,省民政厅副厅长王佛生,省财政厅助理巡视员、非税局局长左俊,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张居淮,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苏中,原省文化厅厅长蓝天,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汤书昆,省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方茂鸿,合肥市文化局局长黄先明、合肥市文联党组书记叶明才和著名艺术家石谷风、裴家同、陶天月、葛庆友、杨其铮、周彬等500余人参加了隆重的开幕仪式。 开幕式由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唐跃主持,鲍加、吴雪分别在开幕式讲话中高度评价了“焦墨黄山”的艺术价值。吴雪在讲话中说:“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王永敬焦墨黄山第二回展,说明我们安徽书画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打好徽字牌,建设文化强省要求,所发出的我们强有力的声音。王永敬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他的‘焦墨黄山’有两条是值得称道的:一是他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的焦墨黄山很有气势、很有气魄、很有特点,受到同行和社会各界的赞扬,正是因为这种创新精神使他的艺术得到了不断的升华,得到了进步和提高;第二是他不断地向大自然学习,师法自然,王永敬先生长期和黄山结缘结伴,按照我们老前辈的艺术之路,特别是赖老的探索精神,他写黄山、想黄山、梦黄山,因此他的画面上黄山非常生动,非常动人。我想第二回展也只是王永敬‘焦墨黄山’新的开端,一个新起点,王永敬会继续的坚韧不拔的走下去,我们期待着他的新作不断,期待着他攀登新的高峰。” 鲍加先生在讲话中对焦墨黄山给予较高的评价:“昨天晚上我和我们文联的查书记十点多从浙江赶回合肥,我们坐了十个小时的汽车才到。王永敬先生的焦墨黄山画展,在我们国内是很少见的。最近我把他的作品和老前辈张仃先生的焦墨山水作个比较,张仃先生今年90岁了,他也是搞焦墨山水的,他前不久送我一本很大的焦墨山水的画册,我把两本画册相比较,感觉到王永敬先生的画有自己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苍中见韵,韵中见骨。我画山水画有韵,用西画的方法,画出来就像水彩一样,见不到骨头,但是中国画的笔墨、骨气特点体现不出来。而他的再一个特点是貌丰,整个画面中很耐看有深度。这次作品中苍中见韵的‘韵’更为突出,画江南的水乡的趣味,黄山的气魄表现得很有特点。安徽的黄山最难表现,它既苍而且又有力,苍而无力就不像黄山了,他的中国画凝厚,也具有深度,又有一种江南黄山的烟云,我非常喜欢。今天的展览是他的第二回展,我可以想象到第三回、第四回的展览作品会更加有深度,感觉到王永敬正在大步前进,并且有自己的特点和风貌,特别是我以为他在继承前辈画家的基础上,大大地跨出了一步。他是地地道道的安徽的徽派山水,因此王永敬先生是安徽打‘徽字牌’一块很重要的牌,他的前景很好,作为一个青年画家(我们一些老画家表现的安徽黄山是功成名就了,可以说达到一定的高度了)要超越老画家,而且要超越我们的前辈。” 第二回展在江苏展的基础上替换、增加了三十余幅新作,共计展出91件(组)。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鸿篇巨制的“焦墨黄山”大画,也有显示精巧笔墨情趣的册页、小品等。他以继承徽派笔墨个性化特色所追求,创造出了“焦墨黄山” 的独立画风,很多大幅作品,用笔豪放,表现出“焦墨黄山”厚重雄壮的特点。 展览开幕时,新近编印完毕、集评论与作品为一册的《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专集》画册首发,画集收入他近年来的精品佳作60余幅。 据悉,“焦墨黄山”巡回展继2005年江苏第一回展览,2006年安徽第二回展之后,2007年还将广东省展出。 在徽派笔墨面临继承创新的情形下, 王永敬的“焦墨黄山”不断在全国及省内展览露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大胆探索、强调安徽地域特点的探索精神,为新安画派的继承和再发展带来了新鲜活力。 (皖美) 焦墨黄山:心象与物象的互动图式 ——漫说王永敬艺术的徽学因子 李健锋 在2000年安徽省文联和美协召开的“世纪之交·安徽美术发展研讨会”上,王永敬是“新徽派美术”发展战略理念的参与者和鼓吹者之一。会议之后,安徽美术界确立了“关注时代生活,体现地域特色,弘扬徽派传统,重铸世纪辉煌”的24字发展方针,要求立足新世纪,开拓新视野,瞄准新目标,从本土地域文化立场和全国总体文化格局的角度,谋划安徽美术的发展战略,扩展安徽美术的创作空间,探索安徽美术繁荣的具体措施。 “乱花渐欲迷人眼”。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五年,安徽美术界却在悄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连续不断的国际大展、国家大展,省展,名家登台,群体公示,还有渐渐形成气候的艺术市场和收藏群体,艺术馆里明丽的大师身影,喧嚣的书画超市,等等、等等,都在明确地陈述着眼下安徽美术界的辉煌业绩,证明了安徽美术发展的繁荣昌盛。五年以来,永敬已经不仅仅是“新徽派美术”理念的参与者和鼓吹者之一,五年的时间,他已经先后在多个高层次、高水平的展览中获得金、银、铜奖、优秀奖,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为近年来皖人中青年第一个在江苏美术馆成功举办规模空前的——“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 的画家,他还担任着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美协理论研究部主任。他的“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去年在江苏、今年在安徽、明年还将在广东所作的巡回展览,肯定使其“焦墨黄山”广泛的引起注目。他众多的创作业绩,频繁的作品展示,使之成为“新徽派美术”队伍中有主张、有目标、有勇气、有实力的扎扎实实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安徽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对黄宾虹的学习似乎是一种天然的本能。王永敬与徽州文化的关联,也是从黄宾虹开始的。早在学生时代的绘画作品中,就已经看到永敬对“黑墨团中天地宽”那超然境界的向往,以及他对笔痕墨迹独特的细微感觉。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王永敬书画集》出版,他在安徽美术界算是正式亮相以后,开始大规模收集和黄宾虹相关的文献、书法和绘画作品,对于国内黄宾虹研究动向进行极为紧密的追踪和了解。凡遇到黄宾虹的书,他必收,必读,遇到黄宾虹的画,他必观,必临,他尤其喜好宾虹老人的法书,殚精竭虑,细心揣摩,他曾自造“宾虹信徒”之章,以自明志。从1995年开始全面进行黄宾虹创作道路和绘画美学的研究,永敬对黄宾虹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境界。他在《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的后记中写道:“作为景仰黄宾虹和黄宾虹艺术的后学青年,我们研究、释读、撰写的过程完全变成了虔心学习的心理体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人生和艺术经验须要在对黄宾虹的反复认识中才能得以丰富、补充和深化。”的确,对王永敬而言,黄宾虹已经不是一个模仿或崇拜的对象,不是一个仅仅提供解决笔墨技巧方案的桥梁,不仅仅如此,黄宾虹的意义是王永敬从徽州文化和新安画派获取文化自觉,打通历史与当下、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未来的通道,从而确立自身艺术理念的通途。在世纪之交出版的《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一书中,他系统地梳理了“浑厚华滋”的宾虹精神、“写意构造”的宾虹风格、“中西大同”的绘画美学观、“学人大家”的品评标准、“自我开放”的人文意识以及黄宾虹的人生格局和学术品位。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认真读过《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这本著作,但是,通过对黄宾虹的研习,王永敬确实得到了深刻的精神明觉,从而打开了他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王永敬有幸结识了黄宾虹的入室弟子、年高德劭且学问渊深似海的石谷风先生。1919年3月生于湖北黄梅的石谷风,早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此后又考入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院,为第一届研究生,临摹故宫古代绘画墨迹,并师从黄宾虹先生研习美术史论、书画鉴定。省博物馆保管部门的有关资料显示,省博有20多万件藏品,其中的“半壁河山”都是石谷风先生征集、抢救来的。离休之后,他还被聘为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安徽站副站长。石谷风先生是王永敬通向黄宾虹画学的通道,也是打开徽州文化大门的钥匙。正是通过与石谷风先生的不断请教和对话,王永敬建立了和中国黄宾虹研究会等组织,以及赵志钧、钱学文、汪孝文、王伯敏、王中秀等黄宾虹研究大家的学术联系,也正是通过石谷风先生,王永敬真正超越表面的视觉图像层面,从文化因子的内核认识了徽州文化的精髓,扩展了有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广博知识,甚至启谕了他和这些中国画的本色材质的细微、具体的关联和实际体验。 笔以象立,墨以象通。笔墨之“黑”——“玄”的相度,在中国文化中是静谧微妙、变化万端的宇宙本原和生命意识的象征。老子《道德经》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抱朴子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玄不仅“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而且“增之不溢,挹之不匮,可与为永”。永敬的焦墨黄山,笔的张力和墨的构造是基本视觉的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梅墨生先生在评论王永敬作品时曾经说过:“自新安画派以降,焦墨画法代有传人。”“永敬的焦墨黄山以单纯求丰富,以一技求至道,其勇可佩,其力可羡。”这也是他区别于全国其他画焦墨画家文化背景靠山的不同之处。王永敬继承了新安画派的笔墨传统,非常向往黄宾虹先生所说的“视若枯燥、意极华滋”的焦墨绘画境界,极力体现焦墨的枯润和张力、笔墨的纯粹性和笔锋的力度,以书法的"使转之力"去“写”黄山松的苍劲,以富有个性精神的笔墨,写出个人对于徽州山水的独特理解和感受,画面具有很强的主体诉求和原创性;又以平正心态提炼客观的笔墨元素,通过对真实物象的减法形成最简单的造型,回到人对自然最初的感觉,如同当代现象学者寻求最单纯的意向,通过墨以焦用,奇中求正,表现象的自由运动,墨象的运动与运动的墨象互相冲撞、渗透、交响、融合而产生嘹亮雄浑的音乐感,在造型墨象间获得美的韵律和跌宕久久回旋,似乎在这种墨象变幻的观照中,聆听到了一种“天籁”之音在心头回旋,似乎看到万古如斯的生命律动,构成了一个特殊神秘又很美的符号世界。还有,在王永敬“焦墨黄山”系列中几乎每幅必有的精到题跋,有时寥寥数语,有时满山遍谷,但所题既非名言警句,也非唐诗宋词,而是思考的体会、创作的心得,或是古今画理、画法,一方面如黄宾虹的题跋和款识,表达出徽派画家绘画以画为学、以艺求道的“学人画”的创作理念,一方面则成为图式表现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徽州是文房四宝尤其是中国墨的故乡,但是,除了一般的收藏把玩,安徽现代画家却少有对绘画材质的讲究和实验。王永敬“焦墨黄山”系列的独特风格的成功完形是和他在这一方面的追求分不开的。他曾不无感慨地说:“我希望从中国画内部的突破中,实现笔墨的现代性。这就是对运用笔、墨、纸这三大资源的的独特处理方法:徽墨是中国画的本质材料,它所体现出来的水墨材质感是独具的。还有宣纸的‘吃墨’程度也是独有的。”“画家运笔过程中去感受这些材料的独特效果,然后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东西,为自己的个性艺术服务,这样才是把握了中国画材料的性能。”“作为安徽画家如何发掘徽文化资源,如何使徽墨、宣纸的材料特性从一个新的方面去发出光华,靠自己对这种材料的体验去解决一些自己设定的技巧难度,让材料特性出来的同时,又能体现一些作为自己艺术风格上独有的东西,包括大家已经画惯了的黄山如何有一个新角度、新面貌,这些想法始终对我的作品风格有着方向性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王永敬开始大力搜求旧纸“废”墨,到现在非“净皮”以上质量的宣纸不作画,非羊毫笔不用,执著选择去亲手研磨徽墨,以追求绘画笔墨的纯正和徽文化的本色,这也是其焦墨山水焦而不燥的外在原因;当人们倾心于现代艺术构成,在画面造型和形式上竭力探险时,他却热衷于传统笔墨精进,在以书入画和笔墨语言上苦苦探索。因此,他与众多画家拉开了距离,区别开来,这种距离不是量的而是质的,这种区别不是一般的而是方向性的。 括而言之,其一,通过对宣笔、徽墨、宣纸等材质功能的探索试验,王永敬“上穷彼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追求中国画笔墨的纯正和徽文化的本色,确立了他“焦墨黄山”系列的初始体验;其二,通过大量画论画跋的辨名析理,探根溯源,他非常清晰地继承新安画派以画为学、以艺求道的“学人画”的传统,确立了他“焦墨黄山”系列的创作理念;其三,通过独特的书法入画,以软毫“写” 物象之古拙与钢劲,通过物象和心象在笔墨运行并协互动中的墨象构造,他实现了从中国画内部的突破中实现传统笔墨现代转换的艺术理想。在他的笔下,黄山不仅仅是一个描绘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一的泼墨黄山、泼彩黄山,而是体现了画家的独特的创作背景、文化象征和图式符号。在目前中国画的多元格局中,王永敬的“焦墨黄山”,继承新安画派传统,通过增加笔墨视觉的冲击力,改变了笔墨一味“把玩”小趣味的传统审美特点,在形式上注入当代精神,打通现代视域,一意追求地域文化的根基和创造性转化,不仅使他在当代中国画坛确立了自己的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地位,而且通过对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性的传统命题的诠释,通过以边缘为中心,以地方知识为全球特色的具体艺术实践,从而不仅在笔墨技巧、图式表现和艺术含义上,而且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具有了对整体的文化发展方向探索的现代含义和现代意义。2004年,永敬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和周韶华艺术工作室举办的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笔墨个性,周先生希望他在笔墨造型上更加自由些,让自己极具特长的笔墨功力在当代艺术审美的探求中消化、起承转合,转化为“当随时代”的艺术新图式,体现自己在当代审美追求中的探索成果,从某种方面说,他正力图做到这一点,这两年的代表作品如《黄山松涛》、《豪放黄山松石间》等,就有着非同一般的画面气象,作品平添了一股沉雄博大、刚健浑厚、真力弥漫,气势撼人的气息。 “闭门千丈雪,寄命一枝灯。”这是黄宾虹先生喜欢吟诵的渐江大师的画偈,不知道王永敬是否具有新安画派或徽州文化的传灯意识,不过从物象、墨象、心象三个层面已经展示出他的艺术发展轨迹;一方面深深扎根传统,另一方面坚定地立足现代,他的艺术修养和营养是全方位的。 永敬正当盛年,他的艺术道路是指向未来的。在当代中国,“文化自觉’已经成为一个艺术思考与创作的基本主题。“文化自觉,是生活在现实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语)作为造型艺术家的王永敬,通过“焦墨黄山”系列作品的立意命题,在物象和心象的双重层面紧扣“文化自觉”的主题,通过自然物象和主观心象在笔墨运行中的并协互动,转呈为墨象——这一现代图像学的形式结果,从而开拓出新的生命感受,寄寓了新的价值资源,内化为其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生存基点。 我以为,王永敬个人艺术创作生涯的历史性跨越,他的“焦墨黄山”系列独特风格的成功完形和强烈影响,首先是与他对“新徽派美术”理念的认同、对艺术创作中的徽学因子的诠释关联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王永敬的“焦墨黄山”系列是徽派文化和新安画派现代转换的一个成功探索。 (李健锋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人文教研室主任) 焦墨黄山:书写的魅力 ——画家王永敬访谈 温小龙 温: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清以后画黄山的人开始多起来,从新安画派的渐江,梅清、石涛等古代画家,到黄宾虹、张大千、贺天健、李可染、刘海粟、董寿平、赖少其等现代画家,可以说将黄山的美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富有艺术性的表现。 王:可以说画法都用绝了,黄山的魅力太大了。当然这也说明现在的画家画黄山必须换个角度。“换个角度画黄山”是我画画的基本信念。 温:你喜欢用水墨,甚至用焦墨画黄山,文艺界对你的“焦墨黄山”还是很关注的,这可能是个性较强吧,其中也透露出许多艺术发展、创新的问题。你喜欢用徽墨磨墨画画,是不是觉得磨出的墨与瓶装墨汁画出来的确实不一样? 王:这好比油画家选择上等颜料才能画出更好的画一样,磨出的墨水比瓶装墨汁胶汁小,它是用传统点烟的工艺“点”出来的,磨的墨水再浓也是容易运笔的,“墨分五色”也是指磨墨。现在画面上的枯笔与焦墨,干裂中仍然有润的感觉,纯粹用瓶装墨汁画出来的效果不是这样,这些基本上都是要在磨墨作画中才能体会到。油画家、水彩画家往往希望选择国外的颜料,实际上是想追求正宗颜料感觉下的艺术效果。徽墨是中国画的本质材料,它所体现出来的水墨材质感是独具的,还有宣纸的“吃墨”程度也是独有的。画家运笔过程中去感受它的独特效果,然后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东西,为自己的个性艺术服务,这样才是把握了材料的性能。这是从材料上讲的,从文化上讲,我作为安徽画家就必然会对徽文化资源产生兴趣。比如徽墨的特性、宣纸的优势,从一个新角度画黄山等。如何去使徽墨、宣纸的材料特性从一个新的方面去发出光华,靠自己对这种材料的体验去解决一些自己设定的技巧难度,让材料特性出来的同时,又能体现一些作为自己艺术风格上独有的东西;包括大家已经画惯了的黄山如何有一个新角度、新面貌,这些想法始终对我的作品风格有着方向性的影响。这些安徽特有的徽文化资源对画家非常宝贵。站在全国的角度看,更是如此。 温:焦墨山水有很多种,你画的焦墨山水,山石和树木却有一种立意不同于古人或今天其他画家的造型,但笔墨与中国画的传统精神一致,形式上做出了创新,很有现代感。 王:你说的“一致”其实就是书法用笔的缘故,使用中锋用笔去写出来的,“以书法作画法”,这中间的力度是个关键。笔墨的张力也靠它。中国艺术实质上对于“形”是注重神似的,所以才有白石先生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宾虹先生所讲的“绝似又绝不似”。我强调笔锋的力度,以书法的力度去“写”黄山松,然后就发现了书法的抽象精神与黄山松之间“形”的关系,这样,既有了书法感和古拙特性,又解决了繁茂山水中的骨力问题。 温:你画的焦墨黄山,以书法作画法,书写的魅力凸现出来了。以繁茂的松树去表现黄山,给人一种黄山的崇高感,呈现出一种扑面而来的豪气,美术界的同行说你画出了黄山的另外一种气质。可以说你用焦墨画出了现代感的黄山! 王:黄山的古代样本很多,但追求现代感受下的黄山可以说是一种路子。用纯墨去表达书法感受下的松满黄山也是好长时间的事了,这也是我喜欢写字所带来的好处。我自己刻了两方印章,经常盖在画上,一是“宾虹信徒”,一是“书法入画”,这是我这一时期的艺术倾向。黄山很美,也很入画。赖少其先生讲“黄山是个大画院”是非常有道理的。从古到今,画黄山的画家多的很,在各种审美视角、各种技巧、各种风格上都有过一大批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过去的作品都很经典,现在去画的人就必须另辟蹊径,必须考虑绘画的现代性问题。 温:你笔下的焦墨黄山,不仅美术界有较高的评价,社会上的收藏家也十分看好,现在听说你的焦墨黄山在省内外已经打开了很不错的艺术市场。大家认可的是“松”满黄山的笔墨和构成,与古代人不同,与当代人也不同,并且与以往经常看到的满画面大块山石、泼墨的云雾黄山,更是有着大大的不同,特别是对你以书法用笔画苍松的苍茫感,评价中都感到不俗。现在的人,对俗的东西很有鉴别力。 王:我画的焦墨黄山,最先是从歙县画家程邃的焦墨中感受到笔墨的一些特性,后来学习黄宾虹的过程中,对他晚年去世前的作品有了新体会——书法意境、抽象结构,开启了我画黄山的新思路。黄宾虹从中国画自己的体系里实现了山水画由古典体制向现代审美的转型,使中国画在沿着传统水墨画自身的规律发展中,与中西结合派一样,同样进入到了一种新的具有时代价值意义的体系中。我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之后,就一直在想黄宾虹,他以极为纯粹的中国艺术精神作为选择,为中国画发展提供了相当好的现代平台,他是从中国画内部突破走向现代的典型。他成功在中国画自己的语言和形式上,这一点很重要,对我冲击也很大。 温:怎么冲击的? 王:我创作的作品希望让人感受出中国式的现代感来,具体到画面上就是:书法意象,焦墨苍茫。一是要现代,是这个时代的画家画的画,二是抓住笔墨不放。独特的造型风格是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凭借的个人媒介,在我就是焦墨黄山。中国画笔墨在我们这一代年轻画家手里应该有怎样的现代感,如何产生出自己的、独具个性的笔墨秩序,是个课题。 温:焦墨意境的表达还是有很广阔的空间的,这与你对笔墨的执着有很大关系。27岁时你就出版了个人书画集,并又出版了理论专著《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近些年可以说佳作不断,不断在全省、全国展览、画家联展中展出了令人称赞的系列山水画。在全国时尚彩墨结合和新型材料的时候,你则用画出了纯粹笔墨精神的现代焦墨山水画,体现了你刊登在《美术》杂志上那篇的文章主题——“走向现代:中国画内部的突破。” 王: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精神家园,精神家园的层次、大小、范围、容量,决定了一个艺术家作品的艺术特点。艺术当随时代,画黄山尤其需要如此。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482号2幢603信箱 联系方式: 13956068421 0551-2841240 邮编:230061
拍卖记录
名称 估价 成交价 拍卖日期 拍卖行 查看详情
  • 王永敬 月洒黄山 镜心
    王永敬 月洒黄山 镜心
    估价:RMB3,000-4,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06-12-11 拍卖公司:
  • 王永敬 黄山写生图
    王永敬 黄山写生图
    估价:RMB16,000-24,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07-06-10 拍卖公司:
  • 王永敬 草书黄山图 镜心
    王永敬 草书黄山图 镜心
    估价: 成交价:RMB 224 拍卖日期:2008-04-22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1500-2000 成交价:RMB 1600 拍卖日期:2009-12-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1500-2500 成交价:RMB 2000 拍卖日期:2009-12-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2500-3500 成交价:RMB 2500 拍卖日期:2009-12-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2500-3500 成交价:RMB 2800 拍卖日期:2009-12-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2000-4000 成交价:RMB 2400 拍卖日期:2009-12-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2000-4000 成交价:RMB 2600 拍卖日期:2009-12-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1500-3000 成交价:RMB 1800 拍卖日期:2009-12-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2000.00-250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0-11-28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1500.00-250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0-11-28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1500.00-250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0-11-28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1000.00-200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0-11-28 拍卖公司:
  • 声喧乱石中
    声喧乱石中
    估价:20000 成交价:RMB 24640 拍卖日期:2011-05-16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RMB:1,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1-11-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RMB:1,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1-11-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RMB:1,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1-11-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RMB:1,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1-11-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RMB:1,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1-11-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RMB:3,0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1-11-20 拍卖公司:
  • 山水
    山水
    估价:RMB:600 成交价:RMB 0 拍卖日期:2011-11-20 拍卖公司:
  • 王永敬 2013年作 醉里看山松起舞 软片
    王永敬 2013年作 醉里看山松起舞 软片
    估价:RMB 6,000-8,000 成交价:RMB 33600 拍卖日期:2013-09-28 拍卖公司:
  • 王永敬 2013年作 黄山脚下太平湖 软片
    王永敬 2013年作 黄山脚下太平湖 软片
    估价:RMB 6,000-8,000 成交价:RMB 33600 拍卖日期:2013-09-28 拍卖公司: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1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